早熟狂想與色衰憂慮—《寶貝智多星續集》及《飛越長生》
本周開畫的聖誕新片中,最吸引我的是活地阿倫的《丈夫、太太與情人》和宮崎駿的《飛天紅豬俠》。但若論來頭及聲勢,自以羅拔森米基斯的《飛越長生》(Death Becomes Her)及原班人馬再度合作的《寶貝智多星續集》(Home Alone 2:Lost in New York)最惹人注目。
本周開畫的聖誕新片中,最吸引我的是活地阿倫的《丈夫、太太與情人》和宮崎駿的《飛天紅豬俠》。但若論來頭及聲勢,自以羅拔森米基斯的《飛越長生》(Death Becomes Her)及原班人馬再度合作的《寶貝智多星續集》(Home Alone 2:Lost in New York)最惹人注目。
吳宇森遠征荷里活的首作《終極標靶》(Hard Target),在歐美旗開得勝後兩個月,終於也在香港上映了。可惜票房不算理想,連評論也並不捧場,究竟問題出在那裏?
本地觀眾反應平淡,其實也不難理解。吳宇森固然是香港人,《終極標靶》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西片。對看慣吳宇森的港片觀眾來説,沒有了熟悉的明星面孔如周潤發,怎能要求他們耐心追字幕看一部美國的B級動作片?至於有看西片習慣的一群,若非愛情文藝或喜劇片擁躉,便是欣賞荷里活的超級製作或高科技高難度的特技效果,偏偏《終極標靶》兩者都欠奉。
《黑貓II之刺殺葉利欽》賣座平平,亦意料中事。影片從取材到拍攝,皆非以本地市場為首要對象,反而希望以B級動作片的姿態,在賣埠方面取得更多甜頭,所以才有聳人聽聞的國際政治暗殺橋段,及大量占士邦式動作追逐場面,外景也遠赴美加和莫斯科拍攝。當然,最煞食的賣點仍是港片最擅長的武打動作設計,加上由女星(梁淨)拚力演出,目前這方而仍是香港電影獨領風騷。
離港四周,幸得舒琪的「電影箋」瓜代,免卻旅途中寫稿之苦,謹此謝過。
在多倫多風聞《秋菊打官司》贏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最佳女主角獎,甚感愕然-本來此片在影展討好亦屬正常,只想不到藝謀的得獎運氣如此之好,完全不受去年《大紅燈籠高高掛》已獲銀獅獎的影響。但香港觀眾是最現實的,不喜歡看農村爛衫戲就是不喜歡,它拿過什麼獎也不管用。
雖説自己甚麼港產片都看,但總有一些使我提不起勇氣入場的,像《上海大亨杜月笙》,抛出元彪來作號召也沒有用,因為早知那是一套糟糕透頂的粤語配音片。又如《買起曼克頓》,雖知它曾在倉底放了一段日子,但總料不到黃志強的電影會糟成這個樣子。《霧都情仇》還「好」一點,但開場長長的凌空升降(Crane)鏡頭及濾色鏡(filter)的大量運用,已向觀眾宜布了這是一部「玩嘢」電影:每個鏡頭的沙龍美感和動感,媲笑廣告片之餘,也使人想起久違了的楊凡。
觀眾只認公司招牌
首先是大衞哥連堡的《活死人之旅》(Naked Lunch)終於上映,而且是排在整條安樂院綫推出,一般普羅觀眾自然看得一頭霧水。就片而論絕對是冷門貨色,只適宜排在一二藝術影院供影癡研究而已。當然這也是理想化的説法,台灣還有《影響》(最新消息證實已停刊)搞過大衞哥連堡的專題研究,「太陽系」裏他全套作品的影碟相信也不缺;反觀香港,在系統化介紹西方重要電影作者方面卻瞠乎其後。換句話説,目前香港根本就缺乏好好地接受《活死人之旅》的土壤,電影文化距離真正豐富多元的境界尚遠。
暑期第一檔的港片票房出奇的好,不少第二檔的戲碼要延遲推出,其屮最熱門的自然是《鹿鼎記》,據説優先場收入已過千萬。
本周新片之中,《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》由於換了主角的關係,加上徐克的金漆招牌,最吸引人亦最使人失望。大家都對李連杰夥拍王晶的《黃飛鴻鐵雞鬥蜈蚣》不以為然,豈料《王者之風》竟連該片的機關蜈蚣橋也照抄,搞出八國聯軍的怪獅鬥八旗軍的八龍的「大場面」,既兒戲又混亂。劇情方面更是熟口熟面,賽獅固然是拾第三集《獅王爭嶄》的餘唾,義和團式的「紅燈照」也是翻炒第二集《男兒當自強》的「白蓮教」(卻改為全女班)。最慘的是,在《方世玉》中飾反派髙手不乏光芒的趙文卓,擔正演出黃飛鴻卻完全不是那回事。李連杰固然珠玉在前,趙文卓也證實未夠斤両。